進入高考季,不少家長已未雨綢繆,孩子如何填報志愿會更有“錢”途?
隨著全國各地平均工資陸續出爐,從未來的收入角度看,答案漸漸清晰。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,截至7月6日,全國已有26個。ㄊ、自治區)公布了2019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,為洞悉就業前景提供了新的風向標。
其中,在城鎮非私營單位中,北京、上海、天津年均工資最高,2019年均在10萬元以上;在城鎮私營單位中,居前三的則是北京、上海、廣東,2019年年均工資均在6.2萬元以上。
分行業看,IT行業已連續四年雄踞行業榜首,2019年年均工資已超16萬元。曾經頗具“錢”途的金融業,已被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反超,后者年均工資躍居行業第二。
北京平均工資長期霸榜
2019年,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。其中,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,名義增長9.8%;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3604元,名義增長8.1%。
具體到各地,哪些省份年均工資高于全國平均線?
城鎮非私營單位方面,全國僅有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浙江、廣東、江蘇等6省市的年均工資超過90501元的平均線,即月均工資超過7541.75元。
私營單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53604元的,只有北京、上海、廣東、江蘇、福建、浙江、重慶7個省市。這是典型的偏態分布,少數高工資省份對全國平均工資具有明顯的拉高效應。
其中,北京不僅是全國平均工資最高的地區,而且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私營單位、非私營單位年均工資增幅雙雙加快的地區,領先優勢非常突出。
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,2019年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均工資166803元,名義增速為14.4%,較上年加快3.7個百分點;私營單位年均工資為85262元,名義增長10.9%,較上年加快2.2個百分點。
在四大一線城市中,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的座次是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廣州。以非私營單位為例,2019年北京年均工資超16.6萬元,上海超14.9萬元,深廣相差不多在12萬元上下。
為什么北京的平均工資能長期雄踞全國榜首?這與北京經濟結構特點、從業人員分布有一定關系。
北京不僅是56家世界五百強的總部所在地,也是高薪人才的聚集地。2019年北京有1163.9萬從業人員,其中近19%的從業者都聚集在金融業,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,衛生和社會工作,這三個年均工資超20萬元的行業。
相較而言,在上海選擇在不同類型的單位工作,工資可能差距較大。2019年上海非私營單位年均工資為149377元,居全國第二。但同期上海私營單位年均工資只有64226元,比鄰近的蘇州還少620元。目前,上海非私營單位年均收入是私營單位的2.3倍,在已公布的省份中差距最大。
總體來看,盡管私營單位年均工資只有非私營單位的六成水平,但各地區的平均工資分布都呈現出東部、西部、中部和東北地區依次遞減的趨勢。
以非私營單位為例,2019年東部、西部、中部和東北地區年均工資,分別為104069元、81954元、73457元和71721元。其中絕大部分省份的省會城市,一般都是省內年均工資最高的城市。
哪個行業最有“錢”途
作為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,工資向來與行業“錢”途息息相關。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,廣大考生到底選擇哪個行業最有潛力?
以年均工資更高的城鎮非私營單位為例,以往霸占薪酬榜首的是金融業,但現在又有了新變化。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現,自2016年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年均工資超過金融業后,2019年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年均工資也超過了金融業。
目前,非私營單位中,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大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61352元,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33459元,金融業131405元,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.78倍、1.47倍和1.45倍。
|